本文转自:周口晚报源顺网
周口市实验学校教师任艳春
让每颗心都迎着光生长
任艳春老师(左三)与学生们在一起。
□王俊祥 常乐乐 顾丽娜 文/图
任艳春老师是深耕教育一线24载的“筑梦人”。她秉持“因材施教,情感先行”理念源顺网,用温暖与耐心点亮孩子的成长之路。
与学生刘洏妡之间的故事,生动诠释了她对教育的理解——“看见”每个孩子,用爱陪伴成长。
初遇:教室门口的哭声与藏在嘴角的伤痕
2023年9月,周口市实验学校一年级迎来新生。开学前两天,刘洏妡都是蹦蹦跳跳地进入教室。她端正的坐姿、灵动的眼神让任老师印象颇深。
洏妡的父亲是解放军驻京某部军官,母亲为照顾她和妹妹放弃了工作,母女三人刚从北京回到周口。然而开学第三天清晨,教室门口就传来孩子的哭泣声。洏妡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,小脸通红,泪珠滚落,无论母亲如何劝说都不肯进教室。任老师注意到洏妡嘴角的红痕,心疼不已。
原来,洏妡哭着不肯上学,家中还有小妹要照顾,妈妈一时心急打了她一巴掌。任老师先安抚好洏妡妈妈的情绪,将洏妡领到办公室,递上温水,蹲下轻声询问。不一会儿,洏妡抽泣着说:“我想妈妈了……中午在学校吃饭,见不到妈妈……”得知洏妡因环境变化而缺乏安全感,任老师与洏妡妈妈沟通源顺网,指出极端教育方式会伤害到孩子,提议新学期先让洏妡中午回家吃饭,等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后再留校吃饭。洏妡妈妈羞愧地点头,表示配合。
转变:从“黏人宝宝”到“得力助手”的蜕变
此后,任老师像园丁呵护幼苗般鼓励洏妡。为帮洏妡融入集体,任老师安排她担任“安全监督员”。发现她聪明伶俐,便让她当“小老师”,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;察觉她责任心强,还夸赞她是“劳动卫生小能手”;看到她组织能力出众,支持同学们推选她为班长……曾经黏着妈妈不肯上学的小姑娘,成了班级的“小领头雁”:作业工工整整,是全班榜样;同学铅笔断了,她主动递上卷笔刀;打扫卫生时,她第一个抢过拖把,把教室角落拖得锃亮。第二学期开学了,洏妡像一只快乐的小鸟,飞奔到到任老师跟前说:“任老师,这学期我要在学校吃午饭,我想和您一起吃饭!”任老师笑着答应了。
后来,洏妡爸爸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家长会,见到任老师说:“孩子回家总说学校比家里热闹,老师比妈妈还爱她、懂她。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,是孩子的福气!”每当看到洏妡站在讲台上领读课文,任老师总会感慨: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方法,不过是蹲下来认真听孩子说话,站在家长角度体谅难处,在他们需要时递上一杯水,送上一个温暖的拥抱。
二年级快结束时,洏妡成了任老师的“小尾巴”,总跟她在身后,向她分享校园趣事。
坚守:做孩子们心田里的微光
任艳春老师多年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。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,总会遇到像洏妡这样在学校门口、班级门口哭闹不愿上学的孩子。
在她看来,老师和家长在此时万万不能追问或责备孩子,要让孩子放下抵触心理。
任老师说,班主任要走进孩子内心,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,引导家长读懂孩子,从根源化解抵触心理,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。任老师的育人理念是做孩子们心田里的微光——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,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勇敢前行,用母亲般的胸怀包容错误和缺点。
“教育从不是疾风骤雨源顺网,而是细雨春风。慢慢吹,细细润,每颗心都能迎着光生长。总有一天,那些曾蜷缩的嫩芽,会迎着光,长成自己最好的模样。”我们愿任老师永远做孩子们心田里那束不知疲倦的微光。
股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